美国乔治亚洲,法院正在( zài)审理一桩谋杀案。
被告小( xiǎo)胡子 ,被控在一年前的雨( yǔ)夜,因感情不和,杀害了自( zì)己的女友。

为了判断他是( shì)否有罪,法庭召集了12人组( zǔ)成的陪审团。
他们来自各( gè)行各业,都与案件不存在( zài)利益关系,理当做出合理( lǐ)的裁决。

其中的二号陪审( shěn)员,就是我们的主角小白( bái)。
他是一名杂志撰稿人,第( dì)一次担任陪审员。
妻子即( jí)将临盆,又因去年曾经流( liú)过产,而被医院认定为高( gāo)危产妇。

小白理应陪伴在( zài)妻子身边。
可法官认为,担( dān)任陪审员只会占用小白( bái)的工作时间,坚决要他留( liú)下。
毕竟陪审员不只是权( quán)利。
也是美国每个成年公( gōng)民,应尽的义务。

在检方的( de)陈述中,小胡子驾车追上( shàng)女友,用钝器将她殴打致( zhì)死。
随后推下石桥,企图毁( huǐ)尸灭迹。
检方代表菲姐,也( yě)是本片女主。

她正在竞选( xuǎn)地方检察官,但是支持率( lǜ)和竞争对手相差无几。
由( yóu)于她主打的政策,是维护( hù)女性权益。

如果菲姐能顺( shùn)利地将“杀妻案”的被告送( sòng)进监狱,支持率绝对能上( shàng)升一大截。
地方检察官的( de)位子,也就是板上钉钉了( le)。
所以她一开始就认定,小( xiǎo)胡子绝对是凶手。
为了她( tā)的仕途,小胡子也必须是( shì)凶手。

对方的辩护律师老( lǎo)艾,是菲姐的同学兼好友( yǒu)。
可是在法庭上,却丝毫没( méi)留情面。
尽管酒吧里的顾( gù)客,都看到了小胡子和小( xiǎo)肯的争吵。
尽管有证人录( lù)了视频,证明小肯离开后( hòu)不久,小胡子也驾车离开( kāi)。

但并不能证明他开了多( duō)远,去了哪儿,有没有追上( shàng)小肯。
小胡子也矢口否认( rèn),自己追上了小肯, 而是转( zhuǎn)道回家了。
更何况,他和小( xiǎo)肯的关系十分融洽。
案发( fā)当晚,小肯还录了一段视( shì)频,看上去她和小胡子的( de)关系非常亲密。

小胡子又( yòu)怎么可能杀她呢?
当时下( xià)着大雨,小肯穿的是高跟( gēn)鞋。
没准是她自己失足坠( zhuì)亡呢?

然而法医的尸检报( bào)告,驳回了老艾的猜测。
因( yīn)为小肯的死因,是后脑颅( lú)骨骨折。
落地的姿势和位( wèi)置,也证明她是被一股力( lì)量,从身后推到了桥下。

双( shuāng)方各执一词,争得不可开( kāi)交。
却没注意到陪审团中( zhōng),有一个人已经小脸煞白( bái),冷汗直流。
正是我们的主( zhǔ)角小白!

随着案情逐渐明( míng)朗,他惊讶地发现……
自己才( cái)是这起谋杀案的真凶!
案( àn)发当天,小白也在那家酒( jiǔ)吧,正经历着失去孩子的( de)伤痛,无暇管别人的闲事( shì)。
返程途中,路灯昏暗,暴雨( yǔ)遮挡视线。
正当他走神,看( kàn)妻子发来的短信的时候( hòu)……
“砰!”

小白似乎撞到了什么( me)东西。
车灯粉碎,车身凹陷( xiàn)。
但是车前却空无一物。

小( xiǎo)白只当是撞到了驯鹿,一( yī)走了之。
难道那晚小白撞( zhuàng)到的,其实是死者小肯?
起( qǐ)初,小白想过自首。
可律师( shī)朋友告诉他,他有酗酒史( shǐ),还曾酒驾出过车祸。

案发( fā)时,又刚从酒吧出来。
即便( biàn)小白没喝酒,检方也会认( rèn)定他醉驾。
即便他自首,也( yě)要面临30年以上的刑期。

妻( qī)子即将临盆,孩子快要出( chū)生,他实在走不开……
一个关( guān)键证人的出庭,让小白的( de)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家住案( àn)发地附近的大爷,说他亲( qīn)眼看见一个男人,在案发( fā)时间下了车。
检查四周以( yǐ)后,就驾车离开了。

他描述( shù)的种种行为动作,都和小( xiǎo)白一模一样!
万万没想到( dào),大爷指认的人不是小白( bái),而是小胡子!

陪审团评议( yì)阶段,12个人里有10人都认定( dìng)小胡子有罪。
小白心乱如( rú)麻,不愿意让一个无辜者( zhě)蒙冤。
而另一位退休警探( tàn),则认为警方断案过于草( cǎo)率。

除了小胡子之外,他们( men)甚至没审问过别人。
说小( xiǎo)肯是被钝器打死,却没找( zhǎo)到凶器。
这时候有人灵机( jī)一动——没准她是被车撞死( sǐ)的?

警探顺着这个思路,通( tōng)过人脉拿到了案发后几( jǐ)天,附近所有汽修店的单( dān)据。
从中筛选出了15辆车,小( xiǎo)白的车赫然位列其中!

但( dàn)是陪审员只能根据现有( yǒu)的资料,判定被告是否有( yǒu)罪,无权私自调查。
作为唯( wéi)二没投票的陪审员,警探( tàn)把小白当“自己人”,将报告( gào)交给他。
岂料小白故意将( jiāng)报告掉在地上,引起法警( jǐng)的注意。

尽管车辆维修资( zī)料被法官保留,当作新的( de)证据。
但警探被逐出了陪( péi)审团。
他承担了全部责任( rèn),试图牺牲自己,保全小白( bái),让他继续查下去。

尽管小( xiǎo)白不想查,但陪审团的思( sī)路被打开了,往车祸的方( fāng)向继续推理。
刚好团队里( lǐ)有个医学生,通过尸检报( bào)告,佐证了车祸的可能性( xìng)。
没错,一个大三学生,技术( shù)比警方的法医还高……

但是( shì)陪审团里,也存在反对的( de)声音。
老黑根据小胡子的( de)纹身,认出他是某臭名昭( zhāo)著的黑帮的成员。
而他的( de)哥哥,恰好被这个黑帮害( hài)死。
所以老黑认定,小胡子( zi)肯定不是啥好鸟。

反倒是( shì)小白,替小胡子说起了好( hǎo)话。
他想得挺美——
只要陪审( shěn)团不是全票通过,小胡子( zi)就不会被定罪,甚至案件( jiàn)都会被撤销。

这样一来,他( tā)和小胡子就都不用坐牢( láo)了。
然而此案社会关注度( dù)极高,公众都等着结果。
甭( béng)管结果是什么,这案子必( bì)须有个结果。
由于陪审团( tuán)迟迟不能给出答复,法官( guān)干脆带着他们去现场。
他( tā)们先去了酒吧,小白不敢( gǎn)跟酒保对视,生怕对方认( rèn)出他一年前来过;

接着又( yòu)去案发地,小白更是魂不( bù)守舍。
种种异常行为,引起( qǐ)了老黑的注意。
但他根本( běn)不在乎,甚至有意帮小白( bái)隐瞒,只想把小胡子那样( yàng)的人渣送进监狱。

最终陪( péi)审团给出了裁决,判小胡( hú)子有罪。
小白因妻子预产( chǎn)期临近,而未能出席。
母子( zi)平安,小白拥抱幸福生活( huó)。

而无辜的小胡子,却因莫( mò)须有的罪行,要在监狱里( lǐ)度过余生。
小白怀着愧疚( jiù)的心情,出现在旁听席上( shàng)。
亲眼确认小胡子被判无( wú)期,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( xià)了。

可小白万万没想到,自( zì)己会被菲姐拦住。
前不久( jiǔ),菲姐被朋友老艾一顿嘴( zuǐ)炮输出,心态发生了变化( huà)。
突然放下了仕途,追寻起( qǐ)真相。

她询问证人大爷,发( fā)现他根本没看清凶手。
之( zhī)所以出庭作证,只是受警( jǐng)方的刻意引导。
顺便满足( zú)自己“被人需要”的错觉。

菲( fēi)姐又违反规定,私下和被( bèi)告小胡子见面。
亲眼确认( rèn)了对方的状态,她才终于( yú)怀疑凶手另有其人。

结合( hé)警探的调查结果,菲姐又( yòu)进行实地勘验。
发现驾驶( shǐ)小白车辆的人,有一定的( de)嫌疑。
她顺藤摸瓜,找到了( le)小白家,小白的妻子接待( dài)了她。
由于妻子婚后没有( yǒu)改姓,菲姐竟然没发现她( tā)和小白是两口子。

*身后就( jiù)是夫妻合影
而且妻子矢( shǐ)口否认,一年前的案发当( dāng)晚,小白去过酒吧。
要说有( yǒu)啥意外,那就是回家途中( zhōng),撞到了一头鹿。
审判日这( zhè)天,菲姐终于将线索串联( lián),猜到小白才是真凶。

她找( zhǎo)到了小白,却最终还是将( jiāng)他放走了。
菲姐顺利升任( rèn)地方检察官,小白的生活( huó)也恢复了平静。

但是伊斯( sī)特伍德执导的电影,往往( wǎng)都有个令人遗憾的结局( jú)。
于是“正义”敲开了小白的( de)大门。
影片到此戛然而止( zhǐ)。

这部电影叫 《二号陪审员( yuán)》 。

是94岁高龄的导演伊斯特( tè)伍德,电影生涯的收官之( zhī)作。
他是戛纳和威尼斯两( liǎng)大国际电影节,终身成就( jiù)奖得主。

*你一定看过由他( tā)主演的“镖客三部曲”
凭借( jiè)1992年的《不可饶恕》,和2005年的《百( bǎi)万美元宝贝》,两度荣获奥( ào)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( jiǎng)。
《廊桥遗梦》、《萨利机长》、《完美( měi)的世界》……
这些佳作,也全都( dōu)出自伊斯特伍德之手。

自( zì)《百万美元宝贝》之后,伊斯( sī)特伍德就热衷于讲述暮( mù)年英雄的故事。
拯救别人( rén)的同时,也尝试跟自己和( hé)解。
照理说,作为生涯最后( hòu)一部作品,《二号陪审员》也( yě)应该一以贯之。
万万没想( xiǎng)到,它和伊斯特伍德以往( wǎng)的作品,全都背道而驰。

首( shǒu)先,没有激烈的冲突,也没( méi)有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( de)犯罪。
只有一场误杀,和一( yī)次误判。
故事节奏有些过( guò)于平缓,就像一杯温开水( shuǐ)。
能喝,但没什么滋味。
主角( jiǎo)不是英雄,而是杀人犯。

人( rén)性、情感和良知的来回拉( lā)扯,复杂的内心纠葛,取代( dài)了英雄迟暮的无奈。
除此( cǐ)之外,本片的元素也非常( cháng)丰富。
仿佛是一位垂暮老( lǎo)人,想用短短两个小时的( de)时间,讲完自己传奇的一( yī)生。
有刑侦推理——退休警探( tàn)和地检助理,分两条线调( diào)查案件真相。

陪审员化身( shēn)名侦探,替尸位素餐的警( jǐng)察破解谜团。
有悬疑反转( zhuǎn)——真凶的身份在反转,案件( jiàn)的过程也随着证人登场( chǎng),而反转不断。
至于悬疑,导( dǎo)演直到最后,也没告诉观( guān)众:
小白那晚撞到的,究竟( jìng)是死者小肯,还是一头倒( dào)霉的鹿。

有争锋相对的庭( tíng)审——菲姐和老艾,站在不同( tóng)的立场,寻找对方的漏洞( dòng)。
又要使劲浑身解数,打动( dòng)陪审团。
他们的争锋,甚至( zhì)带到了法庭之外。
利益和( hé)正义、立场和真相,孰轻孰( shú)重?

还有精彩的人性博弈( yì)——陪审团的人员设置,是对( duì)《十二怒汉》的全面致敬。
老( lǎo)黑根据刻板印象给人定( dìng)罪,像极了“10号陪审员”;
而认( rèn)为警方侦破有漏洞的退( tuì)休警探,则对应了“8号陪审( shěn)员”。

就连为了博取关注,而( ér)胡乱作证的目击者,也被( bèi)照搬过来。
但是两者的内( nèi)核,却截然不同。
伊斯特伍( wǔ)德似乎想通过陪审团的( de)争执,表达对该制度的不( bù)屑。
陪审团制度,并不指望( wàng)陪审员们,从客观公正的( de)角度去评判。
而是让12个偏( piān)颇的观点对冲、拉扯。

最终( zhōng)得到一个,能够让舆论满( mǎn)意的结局。
从某种意义上( shàng)讲,美国的司法,公正是第( dì)二位,民意才是第一位。
建( jiàn)立在陪审团制度上的司( sī)法体系,甚至是美国崇尚( shàng)的所谓人道主义、自由主( zhǔ)义。
则更加的虚伪,不堪一( yī)击。
尸位素餐的警察,撒谎( huǎng)成性的政客,不知变通的( de)法官。

他们联起手来,催生( shēng)出一桩桩一件件冤假错( cuò)案。
这样的制度,还有存在( zài)的价值吗?
克林特·伊斯特( tè)伍德,用电影发出的最后( hòu)一次追问。
恐怕永远得不( bù)到解答。

今天就说到这里( lǐ),咱们明天见!
拜了个拜~
本( běn)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:大( dà)力